閱讀作家吳明益在《黑潮導航》的文字,沿著東海岸航行那段,談到飛魚,文學的筆觸,觸動我的想像與感受。
我找出自己在《風土餐桌小旅行》其中寫台東成功「比西里岸」的一段文字,也是在寫飛魚。
這小段也是我在華山華文朗讀節,對著讀者們朗讀的一段文字(我從未朗讀過自己的作品,那是第一次),我懷念那段時期的田野、旅行與書寫:
地圖上來看,這個位在台東成功鎮東北方的小島,有如大海的淚珠,又像一條躍出的飛魚,這條飛魚很憂鬱,就像比西里岸部落的海浪聲,帶著心碎的離人憂傷,法國的人類學大師李維・史陀在他成名作《憂鬱的熱帶》,其中一篇〈鬱悶的赤道無風帶〉寫著:「飛魚飛向空中,其尾部輕打水面,身體由外展的翅帶動,好像一片藍色鏡面上到處閃爍的銀點。」
土地與大海是比西里岸海岸阿美族的雙翅,雙翼逐漸凋零,讓這個閃爍的銀點慢慢黯然。部落許多孩子的父親都不在家,有的是去跑船,有的在大城市當工人,或是舉家移民到台北與桃園,一些孩子甚至國中畢業後就到北部工作。部落土地荒廢了,不少山上視野良好的據點,也被財團收購,孤守著這片海,無法養活一家人,只好遠離家鄉,進入別人的土地,航行異國的海域。